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钢铁行业推进节能降碳专项行动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4日       来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阅读:6次

 

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的《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高炉、转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分别比2023年降低1%以上,电弧炉冶炼单位产品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吨钢综合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比2023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当前,钢铁行业极致能效工程稳步推进,主要能耗指标持续下降,能源利用水平逐步提升。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一季度,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0.26%。截至2024年4月23日,共有136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其中,95家企业完成了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4.495亿吨。

在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看来,目前,粗钢行业仍有约15%的产能能效达不到基准水平,节能降碳潜力巨大。推进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口,实施存量项目节能降碳改造,推动用能设备更新,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能够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对支撑全社会节能降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超表示,推动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是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也是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已经进入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加速演进期,处于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关键阶段,在当前全球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大背景下,节能提效是钢铁企业优化成本、提升质量效益、树立绿色低碳形象的重要途径。”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肖邦国说。

对于钢铁行业节能减排重点任务,《行动计划》明确,完善产能调控和产量管理,提升新建项目节能降碳水平,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推动全流程余能利用,提升短流程电炉炼钢比重,加快发展低碳冶炼新模式,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推进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升级,有利于加快钢铁行业产品结构、用能结构、原料结构优化调整和工艺流程再造,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升我国钢铁行业全球竞争力。” 冯超表示,钢铁工业低碳发展的主要路径包括系统能效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流程优化创新等方面,而系统能效提升是当前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重要、最经济、最直接的手段。

对于《行动计划》提到的“加快发展低碳冶炼新模式”,肖邦国表示,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利用现有高炉开展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低碳冶金工业化研究试验。充分发挥国内煤炭资源和焦炉煤气丰富的比较优势,在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经济可行性、技术成熟度等条件的基础上,重点突破氢基直接还原、富氢熔融还原等非高炉炼铁技术,发挥非高炉炼铁与电炉短流程炼钢的协同减碳效应。培育建设若干家氢冶金引领示范企业,加快低碳冶金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记者梳理,目前,多地产钢大省发布了相应政策,推动长流程炼钢向短流程炼钢转变。例如,山西省在《山西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就提到,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占比力争提升至5%以上;河北省在《河北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也提到,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产量占比达到5%以上。

“在产能不变的情况下,长流程炼钢向短流程炼钢逐步转变,是大势所趋。”卓创资讯分析师张超认为,未来,短流程炼钢的经济性将有望加强,推动钢铁行业生产结构转型。